「GRE」Verbal: Reading

GRE阅读

Posted by MC on August 8, 2020

来源:万炜 《解密GRE阅读逻辑线》

GRE阅读简介

长文章:4道题

中文章:3道题

短文章:2道题

逻辑题:1道题

题号 Section 1 题号 Section 2
1~6 填空 1~6 填空
7,8 短文章 7,8 短文章
9~12 长文章 9~11 中文章
13~16 填空(六选二) 12~15 填空(六选二)
17 逻辑题 16 逻辑题
18~20 中文章 17,18 短文章
    19,20 短文章

建议10分钟做完10道填空题,20分钟做完10道阅读题。

阅读方法总论

概述

以视角和逻辑为标识,主动性阅读句子的功能与信息。

  1. 辨识视角和逻辑标识:关注句子中容易被忽略的视角和逻辑标识;
  2. 读功能:根据视角和逻辑预判下文信息的功能(展开、让步、质疑等),并思考其对文章主线的影响,隐去不改变主线的信息(或成为旧信息),保留改变主线的信息(或称为新信息)。主线就是作者的观点或是作者列出的事实/现象;
  3. 读信息:根据逻辑与视角符号去预判、寻找、概括,甚至修正、补充关键词,目的不是读出意思,而是使从上下文提炼出(概括出、修正出)的关键信息能够满足已经被给定的逻辑关系。同时,删去句中不影响逻辑的信息。

如何读视角

需要关注句子表现的是谁的视角

  • 作者的立场
  • 引用的、别人的或可能的立场
  • 既体现了别人的立场又体现了作者的立场

作者的立场不需要有任何标识,而引用的视角需要有明确符号

常见的引用标识:

  1. “认为”、“相信”、“坚信”、“猜测”之类的词,如claim, assert, state, maintain, hold, argue, conclude, assume, presume, allege, purport, posit, speculate, theorize, hypothesize, believe等。
    “发现”、“知道”、“意识到”之类的词,如observe, witness, notice, note, find, discover, realize, recognize, establish, show, demonstrate, reveal, know等,表示的是被作者认可的事实,被称为“叙实性动词”。
  2. v. + n. + as + XXX”的结构,如regard n. as… / see n. as , n. Is considered as…。体现了一个引用观点,即该名词n.有XXX的特点。
  3. n.1 be attributed/ascribed to n.2,包含引用观点,认为n.1的原因是n.2
  4. XXX is challenged/criticized/praised… 隐含了引用观点,即某些人认为XXX很好/差。
  5. XXX is misunderstood/overemphasized/underestimated/ignored… 不仅隐含了引用观点,还包含作者的立场与引用观点相反的信息。

读文章在意的是观点,不是事实。

没有引用标识的句子就是作者的判断,而只要是作者的判断,下文是绝对不能反驳的。相反,引用标识一旦出现,如果下文出现转折词,则很可能是要反驳这个观点。

如何读逻辑

(一)顺承

第一,看出文章的观点句(结论句)在哪里。所谓观点句、结论句就是作者真正想要证明、探讨的观点。当我们表达观点时,是在做一种推断,经常会使用推断性的词语和语气;与其相反,观点的证据、理由、例子、类比等是一种事实,而表达事实,我们是不需要语气的。

提示结论/观点存在的词语:

  1. 表示结论的副词、连词——therefore, hence, thus, obviously, clearly, (consequently, so 这两个还可以表示结果);
  2. 表推断的副词——probably, likely, unlikely, perhaps;
  3. 情态动词——should, could, must, might, may;
  4. 动词——suggest, indicate, imply, reflect, mean, entail, hint

第二,找到观点后,思考这个观点在做什么(解释现象的原因,指出一个现象产生的影响,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)。要考虑观点和证据之间的关系。

(二)转折

  1. 观点转折/质疑
    观点冲突,前后视角发生变化。
  2. 怪事
    怪事前后会是同一视角,怪事的意义在于引出下文的解释。
  3. 转向
    视角不变,通过一个but改变了文章的讨论方向。从此,but之前的话题不再讨论。
  4. 对比
    讨论对象发生变化,属性对立。

(三)让步

四种具体的表现:

  1. 观点冲突中对对立面的妥协;
  2. 协助构成怪事;
  3. 协助构成转向;
  4. 对比的一部分。

如何读功能

(一)顺承

事实句:1. 作为证据支持后文观点/结论;2. 作为原因解释下文现象/结果。

观点句:1. 基于前文证据得出的结论/观点;2. 为前文现象提供解释。

重视观点,而非证据、理由。

主线只保留观点

(二)转折

  1. 观点转折/质疑
    第二个观点的功能是质疑、削弱第一个观点,这个冲突很可能成为文章主线,前后观点都不应该被隐去。
  2. 怪事
    主线是怪事后面的解释。
  3. 转向
    转变讨论主线,先后无关,独立的两个部分。主线由比重决定。
  4. 对比
    两个对象哪一个在文章中更重要。看比重确定主线

如何读信息

希望逻辑上出现什么,就读什么。

根据逻辑与视角符号去预判、寻找、概括,甚至修正、补充关键词,目的不是读出意思,而是让上下文的关键信息能够实现已经被给定的逻辑关系,同时,排除一切不影响文章逻辑的信息。

解题方法

(一)信息功能类

1.功能题

找到原文所考的位置,关注该部分信息与主线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
2.选句子题

根据功能判断所需逻辑,在文章中找到相应逻辑关系所出现的句子。

(二)主旨类

1.主旨题

(1)视角——文章的观点是谁的。作者自己的观点?引用别人的观点?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?视角是否吻合文章。

(2)逻辑——文章的观点在干什么。指出原因?指出结果?解决问题?逻辑类型是否吻合文章。

(3)对象——文章的主要讨论对象是什么。对象是否是文章真正的核心讨论对象。主旨题不能出现细节。

2.论证结构题

把文章的主线结构分别复述。

(三)事实信息类

1.信息题

关注题干的视角,基于文章主线,把题干所问对象放到主线中设计答案。

视角→逻辑→验证逻辑的关键信息/核心信息

第一确定问的是谁的立场, 态度有无明显正负向,这是视角;

第二就是关注题干以及选项的关键逻辑,保证与原文关系相符;

第三,关注和原文核心信息相关的概念。

2.削弱题

削弱原文观点就是和原文信息相反的内容。

3.态度题

关注正负态度,不用管具体内容。

4.类比题

问的是和原文相似的场景,要找和原文信息关系一致的选项。

5.词汇题

考察符合原文语境的替换词。

逻辑题的解题方法

Argument在逻辑学中的定义是: a set of statements in which one of the statements is supported by theothers,即所谓的论证指的是一组语句所组成的集合, 其中一个语句被其他语句所支持。其中,被支持的语句被称为Conclsion,即结论;而用来支持结论的语句被称为Premise(s),即前提。根据定义,论证中最重要的关系是Support (支持)关系。

在考试中,有些题型考查我们理解论证,即别人给出一篇论证,我们要去理解它在用哪些前提支持哪个结论;有些题型考查我们制造论证,即给出已知条件,我们来推出合适的结论;有些题型考查我们评价论证,即给出论证,让我们评价这个论证的合理性。

(一)黑体字功能题(Boldface)

In the argument given, the two positions in boldface/the two highlighted portions pla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roles?

考查理解一个论证的能力。

找前提和结论。关注体现前提结论关系(therefore, the reason is that, can be supported by, since…)的字眼,以及能体现不同视角的字眼。

期望传达的信息:语句体现的立场(作者立场或作者立场的对立面)、语句在论证中的作用(前提或证据、观点或结论)。

(二)归纳题(Inference)

考查制造一个论证的能力。

基于原文信息,我们要判定哪个结论可以推断出,顺着原文进行思考,注意不要引入额外的背景知识。

(三)解释题(Explanation)

考查制造一个论证的能力。

目的是在满足原文所有事实的背景下,找到一个可能的解释,使得原文的怪事看起来不再奇怪。

所谓寻找一个解释来解释某事,就是寻找一个事件成为导致某事的原因,而不是证明某事的证据。

(四)削弱题(Weaken)

论证类型:

  1. 结果型论证,即已知某事件,推断其曾经导致或将导致的结果。
  2. 解释型论证,即已知某事件,推断导致它的原因。
    技巧:在理解文章逻辑时,我们会尝试建立一条完整的因果链(如果存在)。只要结果端是已知事实,那么该论证一定是解释型论证。
  3. 类比型论证,即在相似对象间进行属性类推。
    这种论证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一方导致另一方的因果关系,它们只是在相似对象之间进行类推。

Which of the following, if true, most seriously weakens the argument?

方法论

必须区分论证类型。

1.结果型Argument削弱策略

寻找某种可能性导致预测结果失败。符合前提却让结论成立的可能性降低。

2.解释型Argument削弱策略

(1)寻找新的原因解释该现象,即给出其他解释;

(2)原文的解释不成立的情况下,原文待解释现象仍能出现,即无因有果。

3.类比型Argument削弱策略

寻找某种可能性破坏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,使得类比失败。

如果不能判断论证类型,寻找选项使文章前提为真、结论为假。即让文章前提对结论的支持链破坏。正确选项永远不能违背原文前提。

(五)假设题(Assumption)

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umption on which the argument relies?

选择论证成立所需的“必要条件”,而非“充分条件”。

充要假设的寻找途径叫“架桥法”,即寻找命题需联系前提与结论中的不同概念。如在“GRE考英语,所以GRE很难”这个论证中,充要假设就是“考英语的考试很难”。

必要非充分假设的寻找途径叫“取非削弱法”,即作者的论证要是严谨的,必须假设对他的论证起到削弱作用的情况不出现。如果题目考查必要条件,其正确选项的策略就将是排除削弱的情况。可以将选项取非,然后看是否能削弱原文论证。因为必要条件是论证成立所必需的,即如果它不成立就会削弱论证。

(六)加强题(Strengthen)

“加强”不等于”证明“,选择有利于原文论证成立的条件,但不见得要保证原文论证成立。一种选项可能明显保证结论成立;还有一种选项可能只是有助于排除削弱的可能性。

附录

知乎长阅读



COMMENT BOARD